還俗
|
不久前,當我在花博展覽會上觀光時,那一天,許多人都在排隊,以等待進入展覽會場...... 當我走到隊伍的最後面時,赫然地,我看到一個眼熟的朋友。 哇!原來是出家身的他,怎麼突然變成在家身了! 我就上前和他打招呼。但是,他只是淡淡微笑與點頭,卻不發一語。 我說了好多話,但是他卻還是不說話。 曾經是熟悉的同事,怎麼突然間不敢和我說話了。 想要和他握個手,也似乎隔了一道牆。 既然還俗了,可是,卻不敢和我相認乎? 似乎把我當成陌生人了! 如此錯愕的一刻,讓我心有戚戚焉。 想不到,還俗之後心理這麼難適應新的生活。 所以,我覺得,有人出家後,即使想要還俗,但是顧慮到往後的處境,就因此沒勇氣還俗了。 就算有勇氣還俗了,但是,心理上卻多了一層疙瘩。 這就是說,即使有人厭倦了出家生活,雖然想到要還俗,但是顧慮還俗之後的身份劇變會讓人適應不良,那就讓不少人勉強的繼續過出家的生活了。 說實在的,當今的出家人,其實心境比在家人更壓抑,不僅有戒律的束縛,更有身份的束縛。因為,出家服一旦在身,許多事情當你想要做時,許多地方當你想要去時,許多話當你想要說時,但是卻不便做、不便去、不便說,如此一來,人生就過得更彆扭了。
|
若論修行,那何處不能修呢? 但是,一旦有個出家身之後,這說起來,就是多了許多枷鎖綑綁了。 也曾見過,有的人出家後,還要過著做生意的生活,有的人則開個小館子,以維持生計。可是,這樣的生活和在家有何差別呢? 只是添增了許多不便而已,而且也讓人看平了出家人的形象。 那就是說,與其如此過出家身的生活,那乾脆還俗用在家而生活那不是更便利嗎? 為何捨不去這出家身呢? 這說來就是缺少勇氣,或貪著出家的盛名罷了。 也曾經見過,有人出家了,但是卻要過著夫妻的生活,與其如此,那乾脆還俗不是更方便嗎? 既然出家了,又過著夫妻生活,這說起來,不能盡享夫妻相處之樂,又不能盡修出家之功,這不是兩得,而是兩失啊! 當一個人,天天被人叫「師父」,而還俗後,變成要叫別人「師父」,這說起來,沒幾個人能過這關的。 為什麼過不了這關呢? 因為被尊名所迷惑啊! 更有人,出家的潛在原因就是因為這個美稱而出家的,既然是這樣的話,那出家要幹什麼呀!就為了讓人叫「師父」嗎? 那就是說,天天活在「師父」的美稱中,會讓人迷失,會讓人以為自己能力很行了。 而以美稱當養份,天天滋養這個自尊,這實在是在開修行的倒車呀! 說實在的,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師父呢? 能為人師,能為人父,這才能稱為「師父」。 可是,不知從那天起,只要穿了出家服,就要給信徒叫「師父」,這個制度實在是害死出家人喔! 原本,出家修行是希望讓解脫之道走得更快,但如今似乎變成繞遠路囉! 那就是說,若你的出家是為了修行,為了解脫的話,那當提高警覺,不要迷失在盛名道路上了。 若你的出家是為了解脫,那就把當前內心的壓抑先紓解再說吧!
|
◆十綁偈 解脫之道,不在身份,不在尊名,而在實修。 若欲實修,若欲證果,先覺自尊,先棄自我。 若覺尊名,實乃無明,此名覺悟,此名破關。 俗人之修,求有所得,此乃外道,不得成就。 若欲證果,修行之要,貴在捨我,貴在破執。 尊名能破,所執能棄,名為破關,此為正修。 若欲證果,不在身份,只在實修,只在覺悟。 出家也者,離俗而修,此乃方便,而非必要。 出家也者,或有束縛,或有規約,名為初綁。 出家也者,貪著盛名,貪著供養,名為二綁。 出家也者,身在佛門,凡心在俗,名為三綁。 出家也者,養尊處憂,怠於寺務,名為四綁。 出家也者,久居不捨,見善無心,名為五綁。 出家也者,見俗自高,見凡自聖,名為六綁。 出家也者,生活如俗,起居如凡,名為七綁。 出家也者,遇有俗樂,身忍心想,名為八綁。 出家也者,忍性之慾,見慾則苦,名為九綁。 出家也者,讀經不修,只做經懺,名為十綁。 如此十綁,出家之咎,若不能離,難以成就。 若僧有志,當行發願,遠離十綁,以成道業。
|
遠離十綁,如日初昇,如獲新喜,解脫之兆。 |
相關文章 |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