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9日

學佛四依止—(4)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

學佛四依止—(4)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

學佛四依止—(4)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

接下來,我們繼續說「四依止」中的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。

什麼是「了義」呢?

那就是一種法理能達究竟者,稱為「了義法」。在學佛上的「了義」指可以通達解脫或成佛之法而言。佛法中的「聖義諦」,則是「了義法」。

一種法理或概念,不能達解脫或成佛者,稱為「不了義法」。「世俗諦」屬於「不了義法」。

諦,真諦是也。

世俗上有什麼真諦呢?

譬如,世俗人以賺大錢、做大官、五子登科等為人生追求的目標,以此當作經營人生的最高準則,因此人生的經營都朝向這目標前進,而這些世俗目標也成為俗人的真諦了。像這些真諦就是「世俗諦」。但是,由於人性的「意識形態」不同,所以不同群族的「世俗諦」也可能不同。所以,「世俗諦」屬於「相對法。」

而「了義法」則關係一個人是否能解脫或成佛,這種法則不因個人或地點、時空不同而有差別,所以是一種「絕對法」。「聖義諦」都是「絕對法」,不管你出生在三界中的哪個角落,其道理都是一樣的。

譬如,解脫務必除盡無明,方能解脫,這是絕對的,不管是誰都一樣的,此法是「了義法」,也是「絕對法」。

而「世俗諦」與「聖義諦」的概念,常常是衝突的,或是相反的,當你遇到這種情形那要怎麼辦?

當「了義法」與「不了義法」衝突時,要怎麼取捨?

所以,四依止中的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就是告訴你,以「了義法」為準,為依歸。誰比較了義,那就依誰!

譬如,假如你要學佛、修行、出家,但是家人不允許,而家人要你結婚、生子,那要怎麼辦?

前面說過了,哪種法、路徑能令你更快邁向解脫、成佛,那你就選擇哪一邊就對了。大體而言,前者更了義,所以你就堅持前者。但說不定,你要後者對你有用,你需要結婚生子折磨你,以提早成就,以讓你更早開悟證果,那你就選後者了。

譬如,以結婚生子來說,古人以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(無後為大乎?? )視為真諦,其實這是「不了義法」,這是人性的「意識形態」下所營造出來的概念。

譬如,俗人的概念中有「尊敬師長」的信條,而這樣的教育只教育晚輩要尊敬長輩,但卻沒有教導長輩也要尊重晚輩,所以是「有漏」的,意即這是有苦惱之法,有缺失之法,也是不究竟之法,所以是「不了義法」。

譬如,在修行上,有的師父傳授你觀察身體內部氣血運行,以此而修行,那此法不如你觀察自己的「心」檢視無明而修行,所以前者屬於不了義,後者則更了義。

在修行上,往往有許多次第,從簡單的,一直到深度的修行,其法門各不相同。譬如,有種法門專門教你孝順父母,有種法門教你修除無明,如果兩種修法你只能選一時,那當然選擇後者了。因為,當你後者修好了,前者的問題也解決了。但是,有的法門可以同時而修,也是沒問題的。

另外,解脫道與菩薩道的修法也是不同或是衝突的,所以,你當選用那種法門而修,那你就要清楚自己是走那一道的而做決定。但是,有時,兩種門路可以一起修也是沒有衝突的(修行之道有兩路)。

但是,也有的時候,兩種目標、做法雖然不同,但是實際做法上可能不衝突的,那你就可以兩者並進而選擇。

總之,在學佛修行的道路上,要是兩種作法有衝突時,你就依更了義的那一邊而行。

相關文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